1. <ins id="ixinu"><video id="ixinu"><optgroup id="ixinu"></optgroup></video></ins>

        青春上海|研學行走、創作紅色動漫,暑假里Z世代打開紅色文化的N種方式

        時間:2023-08-24瀏覽:10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

        在中共一大紀念館的尾廳,有一面留言墻,山脈綿延的背景上,一批批留言簽不斷積累,自2021年中共一大紀念館新館開放以來,已超27萬張。中共一大紀念館特別收集這些來自觀眾們的留言簽,通過“簽言萬語”,展現參觀者們紙短情長的愛黨之心。這個暑假,不少青少年又在此留下了心中的感言。通過研學行走、創作紅色動漫,Z世代打開紅色文化的方式擴展到了N種。

        場館里有趣有料展開紅色研學

        暑期里,紅色旅游持續升溫。7月以來,中共一大紀念館已累計接待參觀者超過40萬人次,日均接待逾萬人。而在此之前,“一大研學”中小學生春秋季社會實踐教育活動自今年3月啟動以來,研學人數達7.1萬人次?!耙淮笱袑W”已成為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紅色文旅品牌。

        中共一大紀念館介紹,以“一大研學”品牌為抓手,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正不斷探索活化紅色資源新路徑,做強紅色文旅文章,主導探究式學習的親子講解,科技加持的立體書“微黨課”,攜手多地尋訪上?!叭笪幕?,打造未來感十足的研學基地……一系列研學活動及創新舉措,讓紅色文旅“圈粉”青年一代,推動廣大青少年不斷增強永遠跟黨走的信仰、信念、信心,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最近,中共一大紀念館推出親子講解服務,為來館的親子家庭提供適合青少年群體的專業講解服務,以淺顯易懂的語言、鮮活生動的故事,增強觀眾沉浸式體驗。同時,隨團附贈一本由場館研發的學習手冊,豐富生動的內容,趣味盎然的形式,讓不少小觀眾意猶未盡。

        與教科書不同,學習手冊沒有大段的知識點介紹,而是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答題游戲形式,將展覽中蘊含的重要知識點融匯其中。孩子們帶著問題學習,針對問題研究,讓紅色歷史烙印在腦中,紅色精神厚植于心中,真正實現研有所悟,學有所獲?!耙槐緦W習手冊,也是親子互動的紐帶。通過學習手冊這一載體,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紅色文化知識,開啟紅色歷史‘解謎’之旅?!毕嚓P負責人介紹道。

        方寸之間濃縮千言萬語,張張紙箋匯聚人民江山。青少年暑期打卡“一大紅”后留下的“簽言萬語”,讓人久久難忘。來自武漢市第十一崇仁初級中學的初二學生劉峻熙和媽媽一起來上海旅游。他剛看完電視劇《覺醒年代》,對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特別感興趣,所以特地來打卡中共一大紀念館。此外,他在這里還看到了中共一大紀念館的鎮館之寶《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這是由他的“夢中情?!睆偷┐髮W在新中國成立后的首任校長陳望道先生翻譯的,這更讓他對這段歷史、這件文物產生一種特殊感情,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

        “來上海,一定要到這里看看!”來自蘇州天成實驗學校的初三學生焦滎鎣隨父母一同來上海旅游,他們剛下高鐵就直奔中共一大紀念館。之后,他們還打卡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圖書館等地,來了一場“上海文化之旅”。同樣第一站打卡中共一大紀念館的,還有來自安徽合肥包河大地中學的初三學生李士謀和他的家人。李士謀的爺爺是一名老黨員,這次特別帶孫子來到黨的誕生地參觀瞻仰,了解這段偉大歷史,后續他們還將漫游上海這座光榮之城,打卡其它紅色景點。

        中共一大紀念館表示,歡迎更多同學抓住暑假的尾巴,前來中共一大紀念館參觀打卡,不忘初心學黨史,昂首邁進新學期。

        用青春生動的方式傳播英烈故事

        暑假里,用動畫視頻、海報、漫畫、繪畫、郵票等形式講好英烈故事,制作手繪有聲地圖等,同樣在Z世代中引發熱潮。

        紅色動態漫畫《半生歸來仍少年》圍繞著安眠在龍華烈士陵園的陳延年、陳喬年兄弟的生平事跡展開,栩栩再現兄弟倆投身革命、頑強斗爭,直至在龍華英勇就義的壯烈一生。作為紅色文化傳播的一次創新實踐,《半生歸來仍少年》于去年9月30日烈士紀念日上線以來,網絡熱度持續攀升,實現了在主流社交媒體平臺上的破圈傳播。今年,“學習強國”上海學習平臺與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再度攜手,舉辦“強國路上,時代英雄”紅色動漫大賽,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尤其是青少年參與紅色動漫的創作與傳播,用更青春、更生動的方式宣傳龍華英烈故事。

        大賽自4月啟動作品征集以來,得到了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等在內的滬上十余所高校學院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共收到不同類型報名作品三百余件,題材豐富,形式多樣。青年創作者拿起手中的畫筆,描摹英烈形象,抒發紅色情懷。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歷歷在目的澎湃場面,共同還原出了一幅幅“強國路上”前赴后繼的奮斗圖景,激勵著年輕人高舉著接力奮進的火炬,不斷砥礪前行。

        如今,百強作品已經出爐,凸顯出青年創作者主動擁抱紅色文化的熱情,和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的自覺。9月將進行終評,最終決出十強作品。之后,優勝作品還將作為社會大美育、大思政課的生動教材亮相“學習強國”等平臺,深入學校、社區與觀眾見面,將英烈精神融入青少年的心靈,激勵他們深入了解,用實際行動向英烈致敬。

        而在各個大學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里,也有很多聚焦紅色項目的實踐。今年,在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上,華東師范大學青年追溯歷史的足跡,感受革命的精神。從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到瑞金的紅色熱土,再到河北西柏坡,一群年輕的探索者,懷著對黨史的崇敬,跨足實踐的征程;以多元的方式深入各地,探索著紅色歷史的底蘊,感悟革命的情感。上海政法學院“騰飛計劃”學生實踐團則走進了井岡山。十天的時間,同學們聆聽專題黨課,采訪革命后人,走進八角樓、黃洋界、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站點,深入了解井岡山斗爭的故事。沉浸式體驗之余,制作并發放手繪有聲地圖100份,錄制宣講音頻7份,為弘揚井岡山精神貢獻力量。同學們還來到茨坪鎮壩上村、神山村,調研鄉村振興路徑,探尋持續發展之策,感悟在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革命老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閱讀原文

        返回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