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s id="ixinu"><video id="ixinu"><optgroup id="ixinu"></optgroup></video></ins>

        新民晚報|自己人帶來的安全感!上海政法學院朋輩式、項目式生涯發展教育有成效

        時間:2023-08-24瀏覽:10

        黃兆綺是徐匯區人橋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往年的7、8月份工作相對輕松,但今年她格外忙,因為她多了一個身份——上海政法學院生涯發展教育朋輩導師,同時還兼任上海政法學院“行路有光·職涯領航上政中外青年職涯實踐團”職業生涯專項社會實踐活動導師。

        小黃是地道的00后,是與在校生年齡差距不大的學姐;雖然工作不久,但大大小小的案子也處理了近百起,已經成為行業內的小“專家”。黃兆綺上大學時也經歷過迷茫和彷徨,是老師的諄諄教誨幫她擺脫了困境,她愿意將酸甜苦辣的故事分享給學弟學妹。

        上海政法學院“行路有光”生涯發展工作室,依托團委暑期社會實踐項目開展的“行路有光·職涯領航——上政中外青年職涯實踐團”職業生涯專項社會實踐活動,聘請校內外導師,帶領中外學生在暑期深入用人單位,開展以職業生涯為主題的參觀、走訪、訪談、調研、實習等活動,并形成與職業生涯相關的項目成果。多名校友經過遴選擔任“生涯發展教育朋輩導師”,多家校友企業與學?!敖Y緣”,33個職業生涯實踐項目團隊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暑期實踐?!芭筝厡熅拖翊蟾绺绱蠼憬阋粯佑H切,有了‘自己人’照顧的安全感,我們很快融入到工作團隊中?!表椖控撠熑朔硎?,實踐讓學生了解職場,更加明確職業目標,堅定職業方向。

        朋輩式、項目式生涯發展教育卓有成效,得益于學校對就業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投入。近年來,上海政法打造就業育人平臺,按照“平臺化管理、項目化運作、清單化跟蹤”的工作模式,培育了一批校級工作室?!皩W校搭平臺,工作室出項目,形成工作清單,量化跟蹤。工作室的模式形成了鯰魚效應,激發了就業育人的活力,各種新項目、新點子層出不窮,”上海政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劉剛表示,“行路有光”生涯發展工作室牢牢抓住大學生在職業發展上“迷?!薄搬葆濉边@個痛點,創設“引路——鋪路——行路”三步循環式工作法,充分發揮校友年齡專業相近的優勢,提供多維立體校企互動體驗,增加校企碰撞頻次,降低就業市場供需兩端的功利心,促進就業市場供需平衡。項目還聯合一線輔導員、知名校友通過嗶哩嗶哩等自媒體平臺開展生涯育人頻道,形成固定化、常態化的項目制實踐育人機制。

        通訊員 張宏輝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閱讀原文

        返回原圖
        /